各县(区)工信委,各管理区(开发区)工信主管部门:
现将《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开展2017年河南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申报工作的通知》转发给你们,请按照文件要求通知辖区企业进行申报,并将申报资料于8月28日前报送市工信委。联系人:李春晖 电话:6366517 邮箱:xyppzx@163.com
2017年8月9日
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文件
豫工信产融〔2017〕215号
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
关于开展2017年河南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
申报工作的通知
各省辖市、省直管县(市)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,有关单位:
为落实省委、省政府《印发〈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实施方案〉的通知》(豫发〔2017〕18号)、《关于印发河南省化解过剩产能攻坚方案等五个方案的通知》(豫政〔2017〕22号)以及省政府办公厅《关于转发河南省支持转型发展攻坚战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》(豫政办〔2017〕71号)等文件精神,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,促进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,经研究,决定开展2017年省智能车间、智能工厂申报工作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申报条件
(一)智能车间
1. 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注册,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制造业企业,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。
2. 作为企业独立生产单元的车间,在智能制造实践中已经取得明显成效,在本省同行业具有典型示范意义。
3. 智能装备广泛应用。自动化生产线、机器人等自动化、智能化生产、试验、检测等设备台套(产线)数占车间设备台套(产线)数比例不低于50%。
4. 车间设备互联互通。通过采用现场总线、以太网、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,建立车间内互联互通网络,车间内生产设备联网数占智能化、自动化设备总量的比例不低于50%。
5. 生产过程实时调度。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实时监控、故障自动报警和诊断分析,生产任务指挥调度实现可视化,关键设备能够自动调试修复;车间作业计划自动生成,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投放、产品产出数据实现自动采集、实时传送,并可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基本实现实时调整。
6. 物料配送实现自动。生产过程广泛采用二维码、条形码、电子标签、移动扫描终端等自动识别技术设施,实现对物品流动的定位、跟踪、控制等功能,车间物流根据生产需要实现自动挑选、实时配送和自动输送。
7. 产品信息实现可追溯。在关键工序采用智能化质量检测设备,产品质量实现在线自动检测、报警和诊断分析;在原辅料供应、生产管理、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,每个批次产品均可通过产品档案进行生产过程和使用物料的追溯。
(二)智能工厂
1. 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注册,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制造业企业,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。
2. 企业的工厂在智能制造5种新模式中,开展一种及以上新模式的创新实践,基本具备相应模式的关键要素(参考附件1)。
3. 企业的工厂通过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在降低运营成本、缩短产品研制周期、提高生产效率、降低产品不良品率、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。
4. 通过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,带动企业研发、制造、管理、服务等各环节智能化水平提高;企业智能化发展在本省同行业处领先水平,具有示范带动作用。
二、认定程序
(一)省辖市、省直管县(市)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辖区内企业(含2015、2016年省智能制造工厂试点企业、智能制造车间试点企业以及辖区内中央驻豫企业、省属企业)申报省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,对企业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,并到企业现场核查后,出具正式推荐文件上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委。每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限报1个智能车间或智能工厂。
(二)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将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,提出预选名单,并向社会公示,公示期5个工作日。省工业和信息化委根据专家意见和公示收集的反馈意见予以认定,发文公布。
三、工作要求
(一)建设智能车间、智能工厂是省政府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的重点攻坚任务,省财政对认定的省智能车间、智能工厂将按照支持转型发展攻坚战若干财政政策给予支持。各省辖市、省直管县(市)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,组织辖区内企业积极申报,确保完成省政府分解的智能车间、智能工厂建设任务(见附件2)。
(二)各省辖市、省直管县(市)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于2017年8月31日前将推荐文件、汇总表(见附件3)和企业申报书(见附件4、5)一式两份,报送至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产业融合办公室,同时报送企业申报材料电子版,按每个企业单独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报送(文件夹以企业名称命名)。
联系人:李百胜
电话:0371—65507698
电子邮箱:hnscyxxh@163.com
地址:郑州市熊儿路93号盐业大厦1412室(450000)
附件:1.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
2.智能化改造2017年攻坚目标任务分解表
3.河南省智能车间、智能工厂推荐汇总表
4. 2017年度河南省智能车间申报书
5. 2017年度河南省智能工厂申报书
6. 智能工厂建设现状编写要点
2017年8月8日
附件1
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
一、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
1. 工厂的总体设计、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,并进行模拟仿真,实现规划、生产、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。
2. 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、工艺设计与仿真,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。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(PDM),实现产品数据的集成管理。
3. 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、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、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、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与集成。
4. 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,充分采集生产进度、现场操作、质量检验、设备状态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,并实现可视化管理。
5. 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(MES),实现计划、调度、质量、设备、生产、能效等管理功能。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(ERP),实现供应链、物流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。
6. 建立工厂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,实现设计、工艺、制造、检验、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,以及与制造执行系统(MES)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(ERP)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。
7. 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,具备网络防护、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。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,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。
通过持续改进,实现企业设计、工艺、制造、管理、物流等环节的集成优化,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、装备智能化升级、工艺流程优化、精益生产、可视化管理、质量控制与追溯、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。
二、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
1. 工厂总体设计、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,并进行模拟仿真,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。
2. 实现对物流、能流、物性、资产的全流程监控与高度集成,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,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90%以上。
3. 采用先进控制系统,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%以上,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。
4. 建立制造执行系统(MES),生产计划、调度均建立模型,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、过程量化管理、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。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(ERP),实现企业经营、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。
5. 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,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、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,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。
6. 建立工厂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,实现工艺、生产、检验、物流等各环节之间,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和监控系统、制造执行系统(MES)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(ERP)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。
7. 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,具备网络防护、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。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,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。
通过持续改进,实现生产过程动态优化,制造和管理信息的全程可视化,企业在资源配置、工艺优化、过程控制、产业链管理、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。
三、网络协同制造模式
1. 建有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,具有完善的体系架构和相应的运行规则。
2. 通过企业间研发系统的协同,实现创新资源、设计能力的集成和对接。
3. 通过企业间管理系统、服务支撑系统的协同,实现生产能力与服务能力的集成和对接,以及制造过程各环节和供应链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。
4. 建有围绕全生产链协同共享的产品溯源体系,实现企业间涵盖产品生产制造与运维服务等环节的信息溯源服务。
5. 针对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,开展制造服务和资源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。
6. 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,具备网络防护、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。
通过持续改进,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不断优化,企业间、部门间创新资源、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高度集成,生产制造与服务运维信息高度共享,资源和服务的动态分析与柔性配置水平显著增强。
四、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
1. 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,通过差异化的定制参数,组合形成个性化产品。
2. 建有基于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,通过定制参数选择、三维数字建模、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等方式,实现与用户深度交互,快速生成产品定制方案。
3. 建有个性化产品数据库,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特征进行挖掘和分析。
4. 个性化定制平台与企业研发设计、计划排产、柔性制造、营销管理、供应链管理、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数字化制造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。
通过持续改进,实现模块化设计方法、个性化定制平台、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不断优化,形成完善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企业研发、设计、生产、营销、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体系,快速、低成本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显著提升。
五、远程运维服务模式
1. 采用远程运维服务模式的智能装备/产品应配置开放的数据接口,具备数据采集、通信和远程控制等功能,采集并上传设备状态、作业操作、环境情况等数据,并根据远程指令灵活调整设备运行参数。
2. 建立智能装备/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,能够对装备/产品上传数据进行有效筛选、梳理、存储与管理,并通过数据挖掘、分析,提供在线检测、故障预警、故障诊断与修复、预测性维护、运行优化、远程升级等服务。
3. 实现智能装备/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(PLM)、客户关系管理系统(CRM)、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协同与集成。
4. 建立相应的专家库和专家咨询系统,能够为智能装备/产品的远程诊断提供决策支持,并向用户提出运行维护解决方案。
5.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,具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。
通过持续改进,建立高效、安全的智能服务系统,提供的服务能够与产品形成实时、有效互动,大幅度提升嵌入式系统、移动互联网、大数据分析、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