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国家农业节水纲要(2012—2020年)》,这是农业节水的首个国家纲要,意味着在这方面有了顶层设计,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促进现代农业发展,建设节水型社会将发挥重要作用。
为什么农业要节水?
农业用水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%,用水效率不高,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。水利部办公厅常务副主任王韩民说,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,全国年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。农业是用水大户,近年来农业用水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%,部分地区高达90%以上,而且农业用水效率不高,目前灌溉效率为0.50,与发达国家70%的水平有很大差距,这也说明农业节水大有潜力。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说,到2020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.55,将形成300多亿立方米年节水能力,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有重要意义。年节水能力接近三峡总库容。王爱国说,目前,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为9.25亿亩,占全国耕地面积49%的灌区,生产出约占全国总量75%的粮食和90%以上的棉花、蔬菜等经济作物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全国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9200万亩,新增节水能力150多亿立方米,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了零增长。“长远稳定地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,实现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,关键在水,最根本的出路在于节水。”王韩民说,我国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400立方米,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。今后,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大,必须强化顶层设计,大力推进节水灌溉,发展农业节水。
有什么目标?
初步建立农业节水体系,水利建设实现平原区旱能灌、涝能排,山丘区有雨存得住、无雨有水用。王爱国说,农业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,要做好优化配置农业用水,调整农业生产和用水结构,完善节水工程措施,推广农机、农艺和生物技术节水措施,健全农业节水管理措施等,到2020年,在全国初步建立农业节水体系。具体指标是:
——基本完成大型、重点中型节水改造和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;打通农田灌溉“最后一公里”,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,实现平原区旱能灌、涝能排,山丘区有雨存得住、无雨有水用。
——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,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.6亿亩,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.5亿亩以上;
——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,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.55以上;
——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亿亩以上,高效用水技术覆盖率达到50%以上。
到2013年底,全国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实现全面覆盖,解决农村水利工程 “有人建、没人管”问题;加大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,提高对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指导和服务水平。
怎么节水?
东北、西北、黄淮海和南方因地制宜,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,实行“定额用水优惠、超额用水累进加价”。“农业节水不是搞一刀切,而是因地制宜。”王爱国说,将发展区域在空间上划分为东北、西北、黄淮海和南方四个地区,分类指导。
——东北地区的西部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,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;东部加大现有灌区节水改造和新灌区建设力度。
——西北地区严格按照水资源配置总量,控制灌溉发展规模,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滴灌、喷灌技术。
——黄淮海地区的井灌区重点发展管道输水灌溉,积极发展喷灌、微灌和水肥一体化,推广用水计量和智能控制技术;渠灌区、井渠结合灌区重点发展渠道防渗,因地制宜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;在地下水超采区严格控制新增灌溉面积。
——南方地区以渠道防渗为主,适当发展管道输水灌溉,大力发展水稻控制灌溉;丘陵山区兴建“五小水利”工程,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;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。
王爱国说,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,完善用水计量,降低水费支出。到“十二五”末,地表水灌区逐步实现计量到斗口,有条件的地方计量到田头;井灌区全面推广地下取水计量和智能监控系统。实行“定额用水优惠、超额用水累进加价”的办法,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水。
以上就是河南省高企认定服务平台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《水利部解读国家农业节水纲要》相关内容,如果想了解更多更详细的内容可持续关注本站,也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咨询热线:173-2481-0679
文章推荐